耳部重建:小耳症

【关键词】

「小耳症」是一种耳朵先天发育不全的畸形。根据统计,大约每六千到一万个婴儿出生,就有一个患了小耳症,发生在男生的比例是女生的两倍,单侧发生的机会是双侧发生的六倍,其中发生在右耳的机会是左耳的两倍。小耳症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的耳缺损到完全没有耳朵的发育。在轻微的耳缺损,只要以局部皮瓣转移及耳软骨重塑,就可以重建耳朵形状,但在严重的耳缺损或无耳症的情况下,就需要整个耳朵(全耳)的重建。

传统的全耳重建, 是由Tanzer医生在1959年提出,以患者的肋软骨为材料以双侧正常耳为标准,雕刻塑造出一个新的耳朵模型,然后将这个软骨耳朵模型,埋入小耳症的皮下,半年后再将软骨翻起,做耳后植皮手术,做出后耳沟;同时做耳垂皮瓣转移,改善耳朵形状。

这种手术执行的时机,过去一般是认为在小孩五、六岁上学前做,以免小孩上学后被同学嘲笑造成心理问题。但近年来日本小耳症权威Nagata医生,则选择在患者九到十岁时做,因此时小孩身体已发育较大,做为标准的正常耳已达成人耳朵大小的百分之九十,且肋软骨较大,有充分材料可做出一个更细致美好的耳朵。这个方法是到目前为止整形外科医生普遍采用的方法,因为是自体软骨移植,所以没有排斥的问题,只要耳朵做得好,在组织稳定后没有变形,那么就可以永久有一个好耳朵。但事实上,于临床上所见,做得出美丽稳定耳朵的机会,只见于少数非常有经验的国际大师,大部份医生做出的耳朵都不是很美。这是因为要将一根肋软骨(共三根)雕塑出一好的耳型需要经验和天份。

而即使耳型做好了,软骨仍有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逐渐变形。

因此有些人就想到是不是有办法,用人工材质制造耳朵模型来重建耳朵。使用人工材质重建耳朵的方法在1966为由Cronin医师提出,他使用的材料是硅胶,但因使用这种材质重建耳朵,根据统计,它有将近百分之一百的机会,会在未来的日子被身体排斥,或破皮而出,故此法已被完全放弃。由于科技的进步,目前有一种材质叫有孔聚乙烯,可用来做耳朵模型,这种材质在经过基础及临床试验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于1984年核准使用于人体。这种材质的好处是它本身内含许多相通的孔道,可供我们组织的微血管及纤维母细胞长入。由于母细胞长入可增加这材质对感染的抵抗力;而纤维母细胞长入可加强材质的强度,就如水泥灌入钢筋。

根据统计,它只有百分之一到二的机会会破皮而出,这种有孔聚乙烯耳朵模型重建小耳症的好处是病人不用等到九到十岁肋软骨长够大才手术,而可在学龄前完成手术;病人不须牺牲自己的肋软骨,没有手术后胸部疼痛及取肋软骨可能并发气胸的危险,胸部也不会遗留疤痕。重建后的耳朵形状立体恒定,不会有像软骨可能在后来产生变形的机会。虽然它有百分之一到二破皮而出的机会,但衡量利弊得失,仍是一个值得采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