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红胎记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发生 治疗 消退 血管

  红胎记一般为皮肤血管瘤,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黏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在婴儿期增长迅速,以后可逐渐停止生长,有时可自行消退。

  皮肤血管瘤临床上一般分为4型: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

  ◆ 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俗称“红胎记”。本病系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数发生于幼儿期,发生率为0.3%—0.5%。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的一个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表面较平滑,一般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损害可发生于体表各部,但以面、颈和头皮多见,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黏膜。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颜色有所加深,亦可高出皮面或在其上发生结节状皮损。发生于枕部、额部或鼻梁部等中位者有时可自行消退。鲜红斑痣患者往往因目的就诊治疗,所以应首选副作用少的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

  ◆ 草莓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或单纯性血管瘤,是一种主要由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构成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男性和女性之比为l:3。损害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而分叶状肿瘤,直径可达数厘米,表面呈颗粒状,形似草莓,边界清楚,压之不易褪色。好发于面、颈和头皮,一般在出生后3-5周后出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至1—2岁停止生长,以后逐渐退化。70%-80%的患儿在5—7岁时可自行完全消退,如果7岁前仍未见退化迹象,则消退的可能性不大。许多病例在其下方合并海绵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用激光、强光治疗、平阳霉素注射、手术治疗、浅层X线照射或32磷、90锶敷贴等均有较好疗效,可用一种或两种方法配合使用。所有治疗方法中强脉冲光或激光的副作用最小,因此浅表的草莓状血管瘤宜首选强光或激光治疗。由于草莓状血管瘤大部分可行消退,因此早期是否要进行治疗尚无统一意见,多数人倾向于对5岁以内婴幼儿、皮损发展缓慢且面积小者不必急于治疗,但对发展快、消退可能性不大者则应早期治疗,尤其是对应于五官附近或外阴、肛周等部位的血管瘤,若肿瘤增长迅速,将严重影响小儿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