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概念及治疗

【关键词】 概念 治疗 激光 皮肤
  太田痣(Naevus of Ota)是一种侵犯巩膜和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的良性色素性皮肤病。好发于眼部、颧部或额部,皮损颜色为棕色、蓝色或蓝褐色,直径为几厘米至大面积的斑片,大的可侵及单侧或双侧面部。
  1938年由日本太田氏首先报告,故名。本病多发生于亚洲有色人种,我国的发生率约千分之十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2.67),大多数为先天性(53.6%),后天中婴儿期(5.98%)、学龄前期(2.32%)、儿童期(9.3%)、青春期(21.42%),极少成人后发病。病理表现为本应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迷失于真皮层中,形成难看的色素斑。
  太田痣虽然病变广泛,但它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对生理健康无影响。但由于它位于面部显著位置,对形象的影响很大,所以患者都千方百计的寻求治疗。其治疗原则应祛除色素而不留瘢痕。以往种种治疗,如冷冻、皮肤磨削、皮肤剥脱、放射性核素和中药治疗等,效果均不好。即使整形外科的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也留下难看的瘢痕,且植皮区域也会同周围皮肤颜色不一致;直到引进了Q开关激光技术,才给太田痣的治疗带来了彻底治愈的新希望。
  新型激光器选择了黑素的吸收高峰,采用调Q技术获得极大的瞬间功率,导致黑素细胞破啐,破啐细胞被机体吸收而排除体外。治疗太田痣主要应用波长694纳米的红宝石激光,755纳米的紫翠玉激光或1064纳米的Nd-YAG激光,选择性的作用于真皮中的黑色素细胞,使之加热破坏,而皮肤的其它组织不受破坏,从而将黑色素清除。其中1064纳米激光对皮肤的穿透能力强,且大大减少了其它两种激光产生皮肤色素减退的现象,为激光治疗太田痣的首选。
  太田痣的激光治疗一般三个月进行一次,一般4-9次即可治愈。一般皮损颜色越深疗程相对越长,但最终都可获彻底治愈而不留瘢痕。也未见复发报道。
(100xing.com 责任编辑:麦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