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下垂矫正术之小切口埋线法

【关键词】 皮肤 组织 高度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2例,女18例。年龄45~68岁。术前检查可见眉下垂移位,眉头最轻,由眉头至眉梢逐渐明显。眉眼距离缩短。上睑皮肤松弛量超过上睑缘0~8 mm,额眉皮肤提紧试验最大值10 mm,其中13例眉下垂和上睑皮肤松弛整形一次完成,7例在眉下垂矫正术后自觉上睑皮肤松弛明显改善,上睑外形已恢复至较年轻时状态而暂不愿行上睑松弛皮肤整形术。   二、手术方法   1.术前测量:取站立位,双眼平视正前方,用分规测出此时额眉间距S1,眉眼距离L1,额眉眼皮肤提紧试验后的额眉间距S2,眉眼距离L2及上睑松弛皮肤超过上睑缘量R。据此可估算眉上提距离△S=(S1-S2)mm,或眉上提距离△L=(L2-L1) mm。   2.术前画线设计:取仰卧位,两眼正视上方时鼻翼外缘连线交眉的位置为眉型弧度最高点即眉峰点H[1]。   以H为中点,在眉毛上缘下1 mm设计眉内小切口,水平画线L3,L3长8~10 mm。平行L3于眉上方悬吊高度△S处,画L4(或L3与L4间距略大于△S以求短期矫枉过正)。L4两端点即骨膜挂线进出针点。   3.手术操作:用加肾上腺素的2 %利多卡因做眉部及眉中、外侧上方局部浸润止痛,按设计线L1顺眉毛生长方向切开眉部全层组织至 骨膜浅层,在骨膜前用小扁平剥离子向眉上方及外上方潜行剥离,利用剥离区及周边组织的滑动性将眉及上外侧组织略向外上方推移,此时切口即位于相当于L2的高度,眉随之复位。观察眉高度及形态满意时,左手将该位置固定,右手用带线的1/2A 6×20号三角针在切口内做骨膜挂线,确认挂线稳妥后与切口下唇眉皮下与骨膜之间的肌肉交织组织做褥式缝合埋线,使眉固定于正常高度(或略高,以求近期矫枉过正)。同法完成对侧手术,并比较双侧是否对称,最后缝合眉内小切口,妥善包扎。   三、讨论   1.正常人眉上及额部的层次是:皮肤、皮下组织、额肌与眼轮匝肌组织、肌下疏松组织(与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相延续)、额骨骨膜、额骨。其中额肌深部与骨膜浅层之间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使骨膜前组织与骨膜连结不紧密,易于手术时剥离,组织也易滑动。正常眉的形态及位置是:男性近平直于眶上缘,女性则多呈弧形位于眶上缘上方。Lemke 和Stusior通过20例尸体解剖发现,在眉内2/3部位有致密结缔组织将眉部的肌肉与眶上嵴紧密连接,而外侧1/3部分则无。随着年龄的增大,外侧1/3的眉毛首先出现下垂,导致眼睑外1/3部分的皮肤出现堆积,形成“三角眼”[2]。内侧因有致密连接而下垂较轻或下垂出现的时间较迟,但当内侧眉毛也出现下垂时,全上睑睑皮肤堆积而形成“眯缝眼”。这两种情况下眉都失去正常位置和形态。


百形网(100xing.com)网友回答:

从小切口内做骨膜的挂线缝合时常常遇到进出针点移位和进出针困难。其技巧是利用小切口周围组织的弹性和滑动性使进针达骨膜前理想位置点,针在骨膜上穿行也是利用这种特性找到出针点。针线可先穿过皮肤,然后脱针再将该端线从骨膜面抽回,即可使骨膜挂线进出针点的高度准确,并使操作简便。骨膜挂线的高度及埋线结扎松紧都是影响眉高度及形态的因素,调整这两个因素可获得眉复位的理想效果。

(100xing.com 责任编辑: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