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颏术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面部整形

【关键词】 发生 并发症 手术 整形 防治

(一)切口感染
主要与手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预防措施:手术前3天用多贝尔液漱口,每日4-5次;手术前30分钟刷牙;手术中用碘伏彻底消毒口腔,置入假体前,向腔内注入庆大霉素;手术后常规服用抗生素。一旦发生么感染,应及时切开引流,并全身应用抗生素。

(二)血肿
主要于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有关。如手术中损伤了于颏神经伴行的小动脉,难以通过加压进行止血,很容易形成肿瘤。预防措施:游离时,严格遵循操作要领,以防损伤   神经及其血管。置入假假体前应止血完善,如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有应加压包扎。一旦手术后出现血肿,较小的血肿,可待其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应行穿刺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止血。

(三)手术区外形不美
较常见,表现为面型不好或面部两边不对称;从外观可见假体的轮廓;鼻尖、口唇、颏下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1.发生原因
 (1)假体不适合:假体的制作没有完全按照面部美学标准进行处理。假体雕塑刻得非常粗糙或手术前根本没有进行设计,只是将成品小下颌假体简单修整。
 (2)假体置入位置不当:主要表现置入物离开中线,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偏移。若置入物向上方移动,可使下唇沟消失。其原因是手术前没有认真画出剥离范围偏大,导致组织水肿,假体置入后,无法观察真正的手术效果。

2.防治措施
 (1)手术前进行严格设计,最好在手术台下雕刻假体,并反复模拟置入后的手术效果,力求假体雕刻得非常完美。
 (2)麻醉前,根据置入物的大小画好剥离范围,使剥离刚好容纳置入物。
 (3)手术中严格按照标准评判手术效果,并认真调整。
 (4)一旦手术效果不好,从外皮调整很难成功,可待患者面部完全消肿后再考虑手术整复

(四)置入物排出
1.置入物排出是隆下颌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置入硅胶体的患者。
 (1)排异反应:假体的组织容性不好,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最终将假体排出。
 (2)硅橡胶假体过大,难以形成包膜。在外力作用下,假体自口内或皮肤处穿出。
  (3)手术区发生感染,引起切口不愈合或切口裂开,也可排出假体。如置入骨发生坏死,也可排出。
2.防治措施
 (1)如需较大的假体,最好不用硅胶,而选用膨体聚四氟乙烯。
 (2)假体置入后,如切口张力大,应重新修剪假体,不能因追求暂时手术效果而勉强缝合切口。
 (3)一旦置入物露出粘膜或皮肤,应及早取出。如为排异反应导致,应待伤口愈合后3个月再置入大小适宜的其他假体。如假体过大所致,可将假体修剪小,重新置入。

(五)手术后颏部逐渐变小
 常发生于置入骨骼的患者,与置入骨逐渐被吸收变小有关。预防措施:在小颌骨受区钻孔,以促进肉芽组织长入置入的骨骼内,手术中良好的固定和加大骨接触面积也是预防手术后骨吸收的常用方法。一旦发生置入骨大量吸收,影响手术效果,应更换其他组织代用品。

(六)下唇麻木
 下唇麻木是常见并发症,是由于手术损伤   神经所致。预防措施:手术剥离的层次应尽量选用骨膜下剥离。手术前在颏部位做一表面标记,在剥离颏孔周围时,按手术前操作技巧进行处理。置入假体时,应注意勿使用其受压,如手术患者出现下唇麻木,在排除颏神经受压的前提下,可待其自然恢复。

(七)切口瘢痕外露增生
 主要发生于皮肤切口入路的患者,是由于切口设计不合理所导致。预防措施: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假体置入后,下颌底部皮肤受牵拉迁移的情况。如手术后切口外露明显,应给予抗瘢痕增生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