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畸形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办法 原因 形成 解决
  先天性副耳廓     
  副耳廓是指在耳廓前长有一小的耳廓样结构或是一小的半月形片状结构或是一小丘样肉赘,内含有不规则的软骨。其发生学的成因是由于第一鳃沟或第一、第二鳃弓发育异常。副耳多位于从耳屏到口角的连线上,也可移到颈部。国外曾有人(1964,1965)先后各报告了1例副耳发生于鼻咽部,乃由迷走的耳廓原基因发展而来,实属罕见。副耳的大小、数目不等,可单侧发生,也可双侧均有。可合并有颌骨异常、腭裂、牙齿发育不全等,也可以是第一、二鳃弓综合征的一种局部表现。副耳一般在7~8岁时停止生长,所以及早切除可解除患者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副耳的美容手术治疗比较简单,一般在门诊即可进行切除。
  先天性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为第一鳃沟的遗迹,可为一侧,也可为双侧。瘘口常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开口于屏前切迹至同侧口角的连线上或耳垂、耳廓的其他部位。先天性耳前瘘管常为盲管(窦道),深浅长短不一,可有分支,长者可伸展入外耳道深部,或向后到乳突表面。如与咽部相通则成完全性瘘管。管腔内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如曾发生炎症可形成囊肿或脓肿,挤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瘘道口出,微臭,局部偶感微痒不适。如继发感染,则局部发生红肿、疼痛、溢脓,可反复发作。长期感染者瘘管附近皮肤可发生溃烂、结疤,创面长期不愈合,形成数个溢脓小孔。
  手术治疗:对反复发生感染的瘘管,或因感染引起皮肤溃烂者,宜予手术切除
(100xing.com 责任编辑:朱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