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怎么办

【关键词】 上睑下垂

先天性上睑下垂可能为单侧或双侧眼睑下垂,此种病症通常不会合并其它眼睛疾病,后天性上睑下垂的原因则因人而异,有非常多种。另外上额骨的皮肤及上额肌因年纪大而下垂松弛,外观看来也很像上睑下垂,不是真正的上睑下垂。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系因提上睑肌残缺或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所致,轻者不遮盖瞳孔,但影响外观,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影响视功能,所以应及时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来矫正。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较多,疗效不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22例27眼,年龄5~28(平均17.3)岁,男12例,女10例,其中4例4眼曾行提上睑肌缩短术失败,5例7眼曾行单纯重睑术。所有病例均为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前检查提上睑肌肌力测定2~3mm者9例12眼,0~1mm者13例15眼,Bell征均存在,额肌功能良好,上直肌功能正常,眼球运动无异常,且排除由重症肌无力和下颌瞬目综合征引起的上睑下垂。术后随访3~36mo。
    1.2方法 
    ①用美兰溶液画双重睑线健眼为单睑者,按患者自身条件设计相适应的重睑线。健眼为重睑者,依健眼重睑皱褶设计重睑线。
    ②20g/L利多卡因5mL+1g/L肾上腺素2滴进行眼睑皮下、额部皮肤下、额骨膜上渗入麻药。尽量采用局部麻木,不合作儿童患者基础麻醉加用局部麻木。
    ③沿重睑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切除部分眼轮匝肌,暴露睑板。
    ④沿眉正中的下缘作皮肤辅助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长约15mm。在皮下组织与额肌间向上方锐性分离至眉弓上15mm,切口内横行切开额肌达骨膜表面,在额肌与骨膜间向上分离至眉弓上15mm,使额肌瓣游离,然后将额肌瓣两侧剪开,形成一上方宽20mm底部宽15mm长约20mm的额肌瓣。
    ⑤在眼轮匝肌与眶隔间向上钝性分离,至眉弓上15mm处,形成宽约20~25mm的皮下隧道。将额肌瓣经隧道向下牵拉,褥式缝合3针于睑板中上1/3处,暂打一结,嘱患者睁眼观察上睑下垂矫正的幅度,以上睑缘在角膜缘或角膜缘上1mm水平,一般要轻度过矫,以出现轻度眼睑闭合不全为限。并且调整上睑缘弧度,避免出现睑缘切迹,不合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⑥缝合重睑切口和眉弓下辅助切口。下睑缘作一缝线向上牵引固定于眉弓处。健眼为单睑者,可同时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⑦术后结膜囊内涂大量抗生素眼膏, 在眉眼分离区域进行加压包扎,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止血剂等。3~5d拆除下睑临时缝线,7d拆除皮肤缝线。疗效判定:根据手术目的是否达到,双眼外观的形态和功能是否恢复,有无并发症等进行综合判断。
    评价标准[2]:
    ①矫正良好:双侧睑裂对称,高度相差≤1mm,眼睑保持正常开闭功能,睑缘弧度自然,双重睑明显;
    ②基本矫正:双侧睑裂基本对称,高度相差≤2mm, 其他条件同上;
    ③矫正不足:双侧睑裂不对称,高度相差≥3mm,双眼重睑不明显。
 
     2结果
    术后1wk矫正良好 14例 16眼, 基本矫正7例 10眼 ,矫正不足1例1眼。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情况,术后6mo都能恢复正常。未见睑内外翻,倒睫,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由于上睑下垂的原因及具体情况各异,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完全适合矫正所有上睑下垂的一种手术方式。提上睑肌是提举上睑的主要肌肉,通过提上睑肌缩短、徙前等方法来增强提上睑肌的力量,无论从解剖或生理角度分析都是合乎生理要求的,但其适用范围是提上睑肌仍有部分功能的轻中度患者。对于重度上睑下垂效果一般不理想,术后容易发生矫正不足、结膜脱垂、严重睑闭合不全、复视等并发症。
    对于提上睑肌功能严重减弱或消失而额肌功能良好的重度上睑下垂,可利用额肌的力量,提拉上睑达到矫正上睑下垂的目的。利用额肌的方法有两种方式:一类是间接利用额肌的力量,即以往采用丝线、阔筋膜、异体巩膜等中间物将额肌与上眼睑联系起来,由额肌收缩通过中间联系物,带动眼睑将其拉起,达到矫正目的。虽然简便易操作,但由于缝线滑脱,置入组织较早被吸收或纤维化,悬吊力量往往随时间的延长不同程度地减弱或消失而易复发。额肌瓣悬吊术又称额肌止点下移术,额肌瓣是一个受神经支配,有活力的组织瓣,它利用额肌的自然收缩直接提吊上睑。而且额肌在睑板上的附着与睑板的弧度相一致,术后形态自然,效果持久稳定,避免了间接利用额肌手术的缺点,更合乎生理要求。
    额肌起源于帽状腱膜,止于眉部的眼轮匝肌和皮下组织。经过十多年来临床验证,其矫治重度上睑下垂效果肯定。其主要优点为[4-8]:
    ①动态悬吊,患者可随额肌与眼轮匝肌的运动而睁闭眼,可避免静态悬吊(如阔筋膜悬吊术)不能闭眼所带来的并发症。
    ②术后患者额部皱纹自然消失,使额部显得宽阔、平坦。
    ③患者术后有重睑的美容效果。
    ④悬吊力量强,疗效持久。从本组病例看,疗效确切、安全、持久,不易复发,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
 
    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处理至关重要。我们体会有几点需注意:
    ①利用额肌力量矫正上睑下垂主要适用于重度上睑下垂,对于提上睑肌还具有部分功能的轻中度上睑下垂,仍以采用利用提上睑肌术式更合乎生理功能。因额肌收缩抬举上睑是呈直线向上提拉,与正常眼睑弧形向后上方提起运动不相符合,不符合生理要求。
    ②眉下切口可增加术中分离额肌瓣视野,避免伤及眶上神经、血管等,从而使术中损伤减轻,术后出血、水肿少。但是应注意术前排除瘢痕体质患者。
    ③作额肌瓣分离时,对局部解剖关系掌握清楚,分离充分,向上应达20mm,使其有一定的活动度,两侧略剪开松解延长肌瓣长度,使肌瓣呈舌状扇形展开,以利于肌瓣与上睑固定时展开调整。固定线过高可致睑内翻倒睫,过低会致睑外翻,不合适时应立即在术中进行必要的调整直至满意。
    ④要轻度过矫,以上睑缘在角膜缘或角膜缘上1mm水平为宜。这是因为额肌在术中受到被动牵拉发生肌肉痉挛,造成术中悬吊较高假象。当术后肌肉痉挛消失后,上睑常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⑤术后早期常存在上睑迟滞、眼睑闭合不全、凝视等现象,随时间延长,额肌与眼轮匝肌力量协调后可得到改善,睑裂闭合完全,上睑迟滞消失。这段时期应每晚睡前涂抗生素眼膏,注意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